• <tr id='Gt56EQ'><strong id='Gt56EQ'></strong><small id='Gt56EQ'></small><button id='Gt56EQ'></button><li id='Gt56EQ'><noscript id='Gt56EQ'><big id='Gt56EQ'></big><dt id='Gt56EQ'></dt></noscript></li></tr><ol id='Gt56EQ'><option id='Gt56EQ'><table id='Gt56EQ'><blockquote id='Gt56EQ'><tbody id='Gt56EQ'></tbody></blockquote></table></option></ol><u id='Gt56EQ'></u><kbd id='Gt56EQ'><kbd id='Gt56EQ'></kbd></kbd>

    <code id='Gt56EQ'><strong id='Gt56EQ'></strong></code>

    <fieldset id='Gt56EQ'></fieldset>
          <span id='Gt56EQ'></span>

              <ins id='Gt56EQ'></ins>
              <acronym id='Gt56EQ'><em id='Gt56EQ'></em><td id='Gt56EQ'><div id='Gt56EQ'></div></td></acronym><address id='Gt56EQ'><big id='Gt56EQ'><big id='Gt56EQ'></big><legend id='Gt56EQ'></legend></big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  <i id='Gt56EQ'><div id='Gt56EQ'><ins id='Gt56EQ'></ins></div></i>
              <i id='Gt56EQ'></i>
            1. <dl id='Gt56EQ'></dl>
              1. <blockquote id='Gt56EQ'><q id='Gt56EQ'><noscript id='Gt56EQ'></noscript><dt id='Gt56EQ'></dt></q></blockquote><noframes id='Gt56EQ'><i id='Gt56EQ'></i>
                您的位置  文化资讯  历史

                货币调控将重在结构而非总量

                  12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强调,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他指出,要保持宏观政策稳定,更有效运用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具。

                  稳定、更有效,指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宏观调控的要点。分析人士指出,当前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,货币政策多目标平衡问题更加突出,精准施策是形势所需、大势所趋,结构性调控手段更有用武之地,做好政策协调配合也很关键。

                  货币政策似乎正面临“两难”局面。一方面,结构性通胀压力有所加大;另一方面,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,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需扩大需求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

                  防风险、控杠杆、降成本等同样不可偏废,货币政策“既要,又要”的问题更加突出。近段时间,从“麻辣粉”(MLF)降价峰回路转,到“特麻辣粉”(TMLF)操作意外“爽约”,看似矛盾的动作折射出货币调控的难度。

                  兼顾多重目标,政策制定者需用好政策手段、做好政策协调配合,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。

                  用好政策手段体现为合理把握操作节奏和力度,做到恰到好处。面对经济下行↘压力,货币政策应适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但也应注意避免刺激通胀预期,避免刺激市场主体大幅加杠杆,还应处理好现在和未来「的关系,珍惜好货币政策空间,不宜用力过猛、不宜提前透支。近一段时间,央行货币调控对节奏的把握、对量价的拿捏已有所不同。

                  用好政策手段还体现为选好工具品种和组合,做到量体裁衣。在当前形势下,一是多用改革的办法,疏通政策传导,促使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、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。二是用好结构性工具,发挥其定向调控、精准滴灌的作用。相比总量工具,结构性工具通过设置前提条件或管控资金流向,更有利于影响资金流向,同时避免用力过猛,不失为⌒较好的选择。随着MLF利率下调,本月LPR重拾下行是大概率事件,后续定向降准、TMLF、PSL等仍有操作空间,后续政策工具继续创新也不无可能。

                  做好政策协调配合,涉及财政、货币、就业、区域等多种政策,重点仍是实现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同。在货币政策制约因素增多局面下,稳增长任务更加倚重积极财政。此外,用好“准财政”手段也是当下的一个思路。后续央行仍可能加大PSL投放力度,通过政策性银行加大对专项债项目的配套融资,进一步撬动专项债资金杠杆。

                  总之,货币调控难以收紧,但兼顾多目标的难题同样棘手。后续政策着力点将在结构而非总〓量,做好政策协调配合、发挥政策合力也很关键。

                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处理。联系QQ:1640731186
                友荐云推荐